字級:
小字級
中字級
大字級

工研院簡介

工研院成立於1973年,當時­經濟部長孫運璿先生將­分散在各處的聯合工業研究所、聯合礦業研究所與金屬工業研究所合併,成立我國的「工業­技術研究院」,並賦予以引領經濟起飛為目標。

工業技術研究院是國際級的應用研究機構,擁有六千位研發尖兵,以科技研發,帶動產業發展,創造經濟價值,增進社會福祉為任務。自1973年成立以來,率先投入積體電路的研發,並孕育新興科技產業;累積近三萬件專利,並新創及育成,包括台積電、聯電、台灣光罩、晶元光電、盟立自動化、台生材等上市櫃公司,帶動一波波產業發展。 面對人口往都市集中以及高齡化的趨向,當科技改變生產及消費模式,全球的暖化帶來環境劇變,環境與能源改變的催促迫在眉睫,後肺炎疫情時代下丕變的國際局勢,讓全球化面臨考驗,地緣政治與國族保護主義再起,人類的未來,充滿了機會與挑戰。

2030技術策略與藍圖

面對機會與挑戰,工研院聚焦客戶新價值,找出新需求,擘畫「2030技術策略與藍圖」為解決方案,厚植AI人工智慧、半導體晶片、通訊、資安雲端四大智慧化共通技術,聚焦「智慧生活」、「健康樂活」、「永續環境」三大應用領域的研發方向,用科技創新翻轉生活,以市場需求為導向、發展解決方案、創建嶄新市場,以謀求人類社會福祉,引領產業社會邁向美好未來。

智慧生活

數位轉型將是全球經濟創新的重要驅動力,萬物聯網、AI人工智慧無所不在,生活周遭將充滿各式各樣的智慧裝置與服務,帶來嶄新商業模式,以及更快速、更便利、更智慧化的生活。工研院發展「個人化裝置與服務」、「自主移動系統」、「智慧產業及服務」等三大次領域,深耕人機互動及服務、智慧影像及感知系統、穿戴裝置、感知預測、決策控制、自主移動平台,以及發展商業運作所需之智慧商務技術及服務等重點項目,打造智慧化新生活,同時成為連結臺灣與國際科技發展之關鍵角色,創造商業發展新機會。

健康樂活

超高齡社會是我國以及許多先進國家未來的寫照,銀髮人口增長將伴隨對醫護及人力需求的驟增,智慧長照醫護系統、個人化精準醫療、以及健康照護模式之解決方案,將為新興診療市場帶來無限商機。工研院鏈結臺灣ICT產業及醫療體系優勢,朝「智慧醫療」、「健康照護」兩大次領域發展,深耕智慧醫電、再生醫學、醫藥研發、行動樂活、照護輔助決策系統、長照智能系統等重點技術,跨域共創智慧醫療及健康照護新產業生態,切入國際生醫市場價值鏈,增進民眾健康福祉,以科技延緩失智及失能,提高國民健康餘命,增強照護效率,降低國民醫療支出,提升產業附加價值。

永續環境

隨著氣候變遷及溫室效應加劇,面對能源與資源有限的挑戰,人們在追求科技發展的同時,也需兼顧與大自然共存共榮的平衡,以創造循環再生體系、減少耗時、耗能的生產製造、尋求綠色能源供應,實現永續環境的目的。工研院發展「循環經濟」、「智慧製造」、「綠能系統與環境科技」等次領域,深耕可循環再利用之新材料、智慧化設計生產流程與供應鏈管理系統、符合生態共生的環境科技等重點項目,以循環材料、智慧製造及永續能源支持國內製造業升級轉型,開創綠色產業發展,促成永續創新的高值化產業,以綠能科技打造生生不息的未來。

智慧化致能技術

智慧化致能技術是支持「2030技術策略與藍圖」三大多元應用領域發展的重要後盾,包含AI人工智慧技術、半導體晶片技術、通訊技術及資訊安全與雲端技術,以支援三大多元應用領域對AI人工智慧、高效能晶片、強大通訊能力的共通需求,同時在資安威脅愈趨多變複雜之下,保障資料隱私、維護資料安全。智慧化致能技術既可支持三大應用領域發展出創新系統及應用服務,本身亦自成技術驅動之產業,促發更多的應用可能,厚植我國產業實力。

產業服務

為因應產業環境趨勢,工研院除持續深化技術前瞻性與跨領域技術整合外,更提供全方位的研發合作與商業顧問服務,包括新技術與新產品委託開發、小型試量產、製程改善、檢校量測,以及技術移轉、智權加值服務等,並設置開放實驗室及創業育成中心,積極推動及育成新創公司,加速產業技術開發及孕育新興高科技產業。

近年來,工研院積極應用科技關懷社會公益,以科技應用與服務、科技教育推廣、企業志工等三個策略方向,搭起科技公益平台,凝聚科技人的力量,將研發能量轉化為公益暖流,以增進社會福祉,並致力成為產業科技的開路先鋒,與業界攜手創新科技,引領未來!

TOP